香港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建築,部份會准許發展商重建成住宅項目,同時保留舊建築特色,例如由華人置業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「壹環」,前身是灣仔舊街市。港島未來將會有一個同類的項目落成,那就是由北角皇都戲院重建而成的「皇都」(STATE PAVILIA)。發展商最近公佈了進一步消息,決定將會把戲院獨特的「飛拱」天台融入重建項目之中,相信此項目會成為城中獨一無二的地標住宅。
香港藝術文化地標
說起皇都戲院,北角老街坊都不會陌生,戲院屹立北角已經超過半個世紀,前身叫璇宮戲院,由上世紀香港娛樂業鉅子歐德禮(Harry Oscar Odell)於1952年創建,7年後易手,才改名為皇都戲院。皇都的出現有其歷史背景,四五十年代,國共內戰,很多上海人為避戰亂,南下香港到北角聚居,包括著名作家張愛玲、京劇名角孟小冬等,上海人同時帶來了海派生活文化,裁縫店、理髮店、餐廳、歌舞廳應運而生,歐德禮見那麼多人緬懷昔日上海的繁華,便參照當年海派建築風格創建了璇宮戲院。
皇都曾是香港重要的藝術文化殿堂,風頭一時無兩,很多國際藝術大師、表演團體、著名藝術家等都在此獻藝,包括英國著名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、鄧麗君、男高音Peter Pears、日本松竹歌舞團、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等,香港首辦的「日本電影節」也是在此舉行,這裡亦上映過許多經典名片,如《仙樂飄飄處處聞》及李小龍遺作《死亡遊戲》。
中西結合建築風格
皇都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,其一是混凝土建成的「飛拱」結構,高四至五米,呈圓拱形,傾斜的戲院樓頂上,等距排列,相互連接,互相支撐,雄偉壯觀。原來當年建築師非常有心思,認為戲院有樑柱會遮擋觀眾視線,為了創建一所無遮擋的戲院,便巧妙地將建築物的承托力轉移去屋頂,創造了「飛拱」結構。
除了西式飛拱,皇都亦有中式風格。數年前工人們拆除皇都正門上方的電影廣告板,意外發現了一幅大型浮雕,成為城中熱題,吸引許多人專程前來打卡留念。原來這幅名為《蟬迷董卓》的浮雕大有來頭,是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的作品,題材源自《三國演義》中貂蟬色誘董卓的故事,藝術家把多種人物,包括希臘女神、泰國舞姬、芭蕾女郎融入其中,中西合璧的風格十分有特色,亦為皇都這座歷史建築增添更多韻味。
重建保留「飛拱」融合歷史元素
隨着時代變遷,曾經風光的皇都亦歷盡滄桑,經過四級火災、多次改建後,昔日的藝術文化殿堂亦光輝不再,最後整個物業於2020年被新世界發展以47.76億元強拍收購,其後宣佈啟動重建,並舉辦了一個名為《尋找你我他的皇都》的導賞活動,徵集各界意見,希望在保育與發展之間取得平衡。
2024年12月2日新世界舉辦記招,公佈了皇都重建詳情。根據記招公佈,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會被保育,發展商特別提到,屋頂的「飛拱」將被保留,會興建2座,分別26層及31層高的商住大廈,及1幢18層高商廈,新舊建築將會融為一體。
整個項目命名為「皇都」,以紀念皇都戲院的歷史價值,項目涉及388伙,戶型涵蓋1房至4房。皇都座落在英皇道與渣華道之間,前方是港島老牌屋苑「城市花園」,面向東區走廊及維港,預計皇都部份高層單位享有海景。海景單位大部份是3房及4房,發展商計劃以招標形式推出。項目部署於2025年初推出,預計關鍵日期為2026年12月。
除了景觀,皇都的交通及生活配套也相當方便,步行數分鐘直達炮台山地鐵站,附近有渣華道街市、春秧街街市等。小學為14區校網,中學為東區,有多所名校,小學如香港嘉諾撒學校、滬江小學,中學如金文泰中學、張祝珊英文中學等。
更值得留意的是,皇都是香港首個由私人發展商重建的一級歷史建築,發展商為隆重其事,委託了英國著名建築師事務所Wilkinson Eyre參與項目設計,他是公認的建築大師,擅長重建歷史建築,獲獎無數,名作包括英國倫敦巴特西發電站(Battersea Power Station)及新加坡濱海灣花園(Gardens by the Bay)等等。相信皇都重建後,會再次成為區內地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