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,爸爸首先擔任「陪刷員」,經爸爸示範和勸告,兒子依然堅持隨便刷一刷便算。當爸爸強烈要求他刷得仔細點,兒子便大發脾氣!
第二天早上,輪到媽媽跟兒子一起刷牙,兒子依然故我。
媽媽好奇地問:「你近嚟點解突然唔認真刷牙?」
兒子笑笑地說:「因為我想快啲換恆齒。」
媽媽感到啼笑皆非:「原來你以為啲牙污糟會快啲甩牙,然後再生恆齒?」
花生:「係呀!」
媽媽:「唔怪得尋晚你唔肯同爸爸合作。」
兒子笑着點頭。
媽媽:「唔會㗎!你啲乳齒唔清潔,唔等於會快啲出恆齒。而且乳齒唔清潔,蛀牙㗎!同埋你想恆齒生得靚,更加要好好保護乳齒呀!」
六歲兒子身邊同學早已開始換牙,而他的乳齒仍沒有「動靜」,於是想出怪招來達到早點脫牙的目的。兒子聽了媽媽的解釋,又重新認真刷牙,爸媽亦不用為兒子刷牙再煩惱。
兒子隨便刷牙會給爸媽做事馬虎的感覺,而且影響牙齒健康。兒子屢勸不改,明知故犯的態度,很容易令爸媽把管教焦點放在改正子女行為上,而忘卻了解孩子不合作的「真相」。很多時子女頑固於某些不良行為,可能反映他們內在 的渴望和需要,只要爸媽能拆解到子女行為背後原因,管教才有效。
爸媽要找到子女行為背後「真相」一點也不容易,有時子女也未必明白自己行為背後的「真相」,又或者難以立即把「真相」說出來。所以爸媽必須用心觀察子女生活上接觸到的人、事、物,以及子女行為令爸媽產生怎樣的情緒,推敲出子女行為背後的「真相」,並向子女查問和證實爸媽的估計,然後找出適當方法幫助子女改善自己。
Connie Lau
•註冊社工
•接近30年的兒童和家庭工作經驗
•育有一位SEN兒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