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沒有電視,5歲半孩子是從我衝口而出的驚訝中「噢, 俄羅斯打烏克蘭!!」
「什麼是打仗?」孩子問。
曾和孩子看繪本《和平是什麼》的我回答:「你記得看過嗰一頁,有飛機和大炮嗎?人用武器去打爛人哋嘅屋企,想攞嗰度嘅土地,或者資源,例如石油,無論打人或被人打嘅,好多人嘅爸媽會受傷或死,就見唔到佢哋仔女啦!」接着我們去到世界地圖前,看看兩個國家在哪裡,孩子問:「點解俄羅斯咁大,仲要打烏克蘭?」
着實想過,大人都未必能理解的世界大事,同樣只能乾着急的事情,要不要和孩子分享呢?不過別小看孩子,另有些朋友覺得,戰爭太複雜,除非對歷史理解,否則不提為上策。
孩子坐着地鐵說:「媽媽,講烏克蘭和俄羅斯呀!」回家途中,孩子看到車上電視,立馬指着,「乜嘢呀?」,就算沒有電視、家中不提新聞,除非能完全把孩子和外界隔絕,否則他一定從外界聽到。那,不如先由爸媽,按孩子認知能力告訴他吧,最少第一認知不偏差。單純去想,孩子生來就是和爸媽同行分享生命,那麼爸媽向孩子講所想所掛念的,自然不過。當然,也想培育孩子關懷及愛和平的心,從小就能感應別人需要的孩子,不會壞到那裡。
怎樣講?用繪本、過濾過的新聞圖(地圖),最好當然是相關的真人跟他說,恰好,我有朋友身在德國,在社交媒體分享她所接觸的烏克蘭難民家庭。於是為了自己兒子,也順道為其他人的孩子,邀請了這位朋友在共學起動的平台舉行網上分享會,三日間有百多對親子參加。我們分享難民主題的繪本,朋友分享在德國大家支援難民的情況和故事,最後我們鼓勵孩子們為烏克蘭小朋友畫畫,收集後我們會寄到德國再轉交給小朋友。
我們也買了一本烏克蘭的相片集,一幅又一幅的當地風土人情,孩子禁不住叫,「嘩!真的好美!」孩子為烏克蘭小朋友畫的畫,宛如迷宮穿過被破壞的地方,終於到安全的地方。是5歲半孩子的理解及祝福,他有感受,自然能好好記住—選擇和平還是破壞,在於每個人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