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04 Jan 2025 - Sat - 09:04 am
全方位生活雜誌 為忙碌的香港人注入輕鬆點,寫意點的生活動力 搜羅各區最好食最好玩的地區情報

劉楚武

濟眾堂中藥廠 兩代傳人談香港中成藥變遷

從古至今,中成藥都是華人生活文化的重要一環,普羅大眾終日為口奔馳,未必人人有時間看中醫、煎中藥,中成藥提供了快捷、方便的治療、保健方法。半世紀前的香港,中成藥在民間大行其道,一些民間草藥店亦因應時代需求,發展自家品牌,濟眾堂是其中一間。後來西醫、西藥逐漸普及,中成藥流行程度才減弱,其實中成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遺產,匯聚數千年文化精髓,值得我們好好珍惜。 千錘百煉 中成藥的發展源遠流長,早於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存在,當時藥典《五十二病方》記載了古人會製作藥丸、藥散等治病,並出現以酒、油脂等制成藥丸的技術。對濟眾堂第二代傳人劉楚武來說,這種傳承了數千年的文化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,「我是潮州人,祖先在揭陽及潮汕經營山草藥店,後來爸媽來到香港謀生,順理成章做回老本行,我家幾代都是聞着中藥味長大的。」劉楚武微笑道。 自小看慣爸媽製作中成藥,劉楚武對當中的工藝流程十分熟悉,年輕時未明是甚麼專長,直到後來接手藥店並轉營藥廠,才懂得珍惜自己繼承的傳統文化。「隨着時代變遷,很多傳統中藥,因為製作繁複,或者藥材難求,逐漸消失,我們做中藥的,不單是救急扶危,同時也肩負起傳統文化的傳承。」劉楚武說。 雖然濟眾堂藥廠已經現代化,但他對很多製作中藥的傳統工藝仍然記憶猶新。製作中成藥首要是因應不同藥品的處方,對中藥材進行不同處理炮製,方法有數十種,如蒸煮炒焙、醋浸、酒浸等等。之後藥材便可以拿去進一步製作。 四倍濃縮 將炮製過的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狀是其中一種方法,研磨大致用兩種工具,藥碾和藥臼,舊時濟眾堂店都有這些製藥工具。藥碾專用來初期研磨,通常鐵製成頭尾灣起的船形,中間有碾槽,配上碾輪,可將藥材碾碎。研磨成粉再根據處方調配成的藥粉,名為「散」,適合開水服用。有時更會把藥粉混合提煉過的蜂蜜,製作成為大小的蜜丸。 另一種普遍方法是將炮製過的中藥材進行蒸煮提取,變成藥液,再濃縮成「浸膏」,「以前用明火及蒸煮鍋,中藥現代化後,改用提取缸配合蒸汽進行提取濃縮。製法不同,原理一樣,都是令各種藥材相互產生作用,混和出特有藥性。」劉楚武說。不論古代,提取濃縮大致四比一的比例,經過濃縮後,四噸藥材約可製成一噸原料。 巧用煉蜜 製作中成藥常用到蜂蜜,中成藥中有「蜜煉」一詞,劉楚武表示:「蜂蜜必須經過熬煮提煉,去除雜質,殺滅細菌,加強粘性,蜂蜜品種也要選對,不可藥性相沖。」 提煉過蜂蜜混合各種處方藥粉,可以製成不同種類的藥丸,重約0.5克的行內稱「小蜜丸」,重3至9克的稱「大蜜丸」。另外提煉亦混進「浸膏」製成膏狀中藥,例如濟眾堂的蜜煉川貝枇杷膏。 「傳統中藥劑形大致四種:丸散膏丹,很多現代人不明白,為何有些中藥叫丸,有些叫丹,其實都是幾千傳承的傳統文化。」劉楚武解釋。 當然,時代變遷了,現代中成藥不論製作方法、包裝、名稱,都不斷在改良、革新,跟古代很不同,例如古代的丹一般會加入煉蜜及炮製過的藥材粉。不過藥方基本一樣,像濟眾堂的藥方都是祖傳的,藥性古今相同。 劉楚武說,要談傳承數千年的中成藥,幾日幾夜也說不完,以上說的也只是冰山一角,中成藥製作不能一概而論,例如保嬰丹,含廿多種藥材,雖然劑形是「散」,其實當中多種藥材需特別處理,做法復雜,中成藥不單是一種傳統文化,也是一門大學問。 中成藥現代化 發展超過半世紀,今天濟眾堂已經傳承至第三代,劉楚武兒子劉納德五年前加入藥廠,負責生產、製作,兩代人共同為藥廠打拼。雖然自小接觸中成藥,認識比許多人深,但在源遠流長的文化裏,仍有無數知識等待他去鑽研。「隨着時代發展,中成藥已經不再古老,加入許多新技術,我們追求的,不單延續傳統智慧,同時要更科學化、更現代化,才能令更多人接受中成藥,發揚我們藥廠濟眾的精神。」劉納德說。 香港中成藥的現代化廿幾年前展開,立法會於1999年7月通過《中醫藥條例草案》,設立法定的規管架構,當中就包括了中成藥的製造。「過去百多年,中成藥一直處於自由發展狀態,政府沒有任何監管,但時代不同,古老行業也得適應新環境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,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提取濃縮是中成藥製作的重要工藝,舊時代通常會用瓦鍋明火慢熬完成,慢熬時要憑經驗判斷火候,沒有標準化。現代化後則大不同,瓦鍋換成了幾層樓高的高純度不銹鋼提取缸,明火改為蒸氣,配合電腦化設備,令有藥效的物質更加容易分解。「提取缸控制温度更加精準,温度分佈也更均勻,可以將藥材的藥效充份發揮出來。」劉納德解釋。 做法原理其實古今都一樣,只是現代做法更加標準化,更講究衛生,確保產品質素及穩定性。劉納德說:「舊時代,中成藥製成便會直接出售,現在最少要經過五六種測試報告,包括農藥殘留、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限度、有效成份定性及定量測試等等。現在中成藥生產已經今日不同往日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劉納德心目中,與時並進與改良革新乃中成藥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,要將濟眾精神發揚光大,此兩條路必需要走,此外還有形象、包裝、市場推廣等等,未來要做的還有許多。 濟眾堂的丸散膏丹 丸散膏丹是中成藥傳統四種劑型,古代都有特定製法,例如丹是用爐煉出來的,稱煉丹。現代中成藥經過數十年發展,同時受到西藥影響,製作方法革新,已經沒有古代區分那麼清晰,但叫法上仍然保留着傳統痕跡。 丸 姑嫂丸(建議零售價$60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12978 專供婦女調理、保養身體,民間藥方流傳過百年,因為藥方最早是在家族婦女間流傳,家姑教家嫂,大嫂教小姑,因此叫姑嫂丸。濟眾堂的出品採用祖傳經驗方製作,精選多種中藥材濃縮提取而成。婦女經期腹痛,心情煩躁、身體疲倦、頭暈者,可以諮詢中醫意見,定期服用,舒緩不適。 膏 貼膏劑( 建議零售價$68/10片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7484

詳細內文 »

濟眾堂 祖傳中藥廠 憑三大堅持跨越半世紀

中醫中藥在香港由來已久,西醫未盛行的舊時代,是香港人治病保健、救急扶危的重要依靠。上世紀初,西醫並不流行,普羅大眾患病、受傷都習慣看中醫、吃中藥,許多民間的中藥舖、草藥店都會自製中成藥售賣,為庶民提供健康保障,民間的中成藥品牌亦在漫長的歷史裏悄悄成長、發展。隨着時代巨輪前進,他們各有自己的發展道路,有人屹立不倒,有人被時代淘汰,背後都是一個個故事。標榜本地製造的中成藥品牌「濟眾堂」走過六十多年光陰,從小小的街坊山草藥店發展成知聞的中成藥品牌,背後又訴說着怎樣的故事呢? 由三角碼頭開始 葵涌打磚坪街有不少工廈,濟眾堂中藥廠座落在其中一楝的五樓,第二代傳人——董事總經理劉楚武,每天都會在此上班,帶領公司上下,為「濟眾堂」這個老品牌打拼,工作很多很忙,包括藥材採購、生產製作、品質監控等等十多種工序,環環相扣,還要做好宣傳推廣、市場銷售,每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,尤其是一個有口碑的老品牌。 招牌光亮,辦公室整潔,會議室裏整齊陳列着過百樣自家出品的中成藥,眼看不到半點古舊味道,誰會猜到品牌已超過六十年歷史。「濟眾堂是我爸爸大半世紀前創立的山草藥店,濟眾就是救濟普羅大眾的意思。」劉楚武解釋。他父母是潮州人,來港前在汕頭、揭陽一帶經營山草藥店,五十年代來到香港謀生,夫妻檔經營老本行。「最早在上環開舖,老父很有心幫助貧苦大眾,就命名為濟眾堂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昔日上環是貨運重地,三角碼頭(又名永樂街碼頭)周邊住了很多從事體力勞動的草根階層,潮州人為主,工作辛苦,患病傷痛是常事,濟眾堂就肩負起為鄉里們治病保健、救急扶危的重任。 堅持經驗藥方 像早期濟眾堂這種山草藥店,由來已久,中國古代叫藥舖、藥坊等等,有的純粹售賣中草藥,有的有中醫駐診,有的會兼做製藥,濟眾堂屬於第三種,劉楚武記憶猶新,年輕時最常見父母在店裏磨藥粉、製藥丸、調藥油,「都是辛苦的體力勞動,學生時代,我放學後有時也會幫他們製藥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 濟眾堂的中成藥大多是劉父祖傳,稱為「經驗方」,是藥廠製藥的三大堅持之一,「中醫歷史悠久,醫書很多,書上有很多藥方,不少人都會根據這些醫書藥方製藥。不過,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地理、天氣等都有差異,藥方必須因地制宜,根據經驗改良,才能發揮最佳藥效,我們的藥方都是家族流傳下來,不是從醫書找來。」劉楚武解說。 劉楚武中學畢業後,一直在外面打工,本來無意接手父親的老店,後來父親漸老,體力難支,一番語重心長最終打動了他,成為第二代傳人。「我爸爸跟我說,創辦濟眾堂就是希望幫助大眾,尤其潮州鄉里,老一輩潮州人都很團結,講義氣,宗族觀念很強,爸爸也不例外,他希望我可以把老店的精神發揚光大,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,幫助有需要的鄉里,這種濟世為懷的志氣,令我很感動,怎能推卻呢?」劉楚武回憶。 堅持香港製造 九十年初,劉楚武接手濟眾堂後,時刻銘記父親的叮囑,成為品牌發展的轉捩點。他對祖傳藥方充滿信心,多年來都得到老主顧稱譽,很有口碑,但始終是家庭式小店,量產困難,銷售點也不多,難以將父親的理想發揚光大,所以由九十年代中開始,他就着手改革,1997年完成了自家生產廠房,2002年又全面將廠房現代化,成立了更多部門,例如新藥研發、包裝設計等等。不過無論怎變,他始終堅持,主要製藥工序於香港完成,「我們由始至終都堅持香港製造,員工及技術都在香港,立足香港才能確保質素。」劉楚武說。 那幾年劉楚武不知花了多少錢去改良生產,差不多把所有積蓄花光。所以,當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時,生意銳減五成,藥廠差點要倒閉,全憑志氣堅定才跨過難關。潮州人勤奮吃得苦的個性,是跨過逆境的關鍵。為了打開銷售網絡,劉楚武天天當推銷員,拿着濟眾堂的藥,走遍港九新界藥房,日曬雨淋,吃閉門羹,都沒令他氣餒。「都是一步步走出來,親自做銷售那段時間,天天由朝忙到晚,大約走了半年,藥廠便需要擴充了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今天品牌有超過1200個銷售點,都是得來不易的成果。 堅持濃縮提取 在劉楚武努力之下,老字號已經蛻變為現代化的中成藥品牌,但劉楚武仍然銘記父親對製藥的堅持。製作中成藥,成本最高是藥材,幾乎年年漲價。他們祖傳製藥的比例大約是四比一,四斤藥材做出一斤藥。想提高利潤,可以降低比例,但劉父叮囑,做藥口碑最重要,是長遠發展之道,劉楚武至今一直堅持四比一的原則。其次是濃縮提取,藥材都會經過一定時間的蒸煮、濃縮,令藥性充份融合,發揮更好藥效。「要把濟眾的精神發揚光大,不是賺多少賣多少,而是能夠為大眾治病保健。」劉楚武堅定不移說。 第三代接力 不怕由低做起 濟眾堂中藥廠上下有三十多名員工,劉楚武的兒子劉納德是其中一個,加入公司五年多,主要負責生產流程及品質檢定。今年28歲的他大學讀工商管理,於加拿大工作了一年多,父親叫他回來幫手,他二話不說就回港了。香港讀書時,他不時到藥廠幫手,放暑假返港會被爸爸叫去做暑期工,藥廠的工作對他並不陌生。「我幾個月大已經幫藥廠做小模特。」劉納德指着珍珠末上嬰兒照微笑說。 劉納德辦公桌上經常放滿各種藥丸、藥散、藥油,為產品做品質紀錄、初步檢測是他工作的一部份,還有撰寫各種報告、紀錄。「未加入藥廠前,我以為製作中成藥不會很難,其實十分複雜、講究,現代化生產後,進入工場要洗手、消毒,又要穿工衣,整個工場都要確保無塵,傳統中成藥早已蛻變,更加現代化了。」劉納德說。 加入藥廠後,他積極推廣,不時接受媒體訪問,希望更多人認識這個這老字號,年紀輕輕已對家族品牌有深厚感情。「濟眾堂伴我長大,爸爸十分推崇中醫,相信中國傳統醫學,也對自家產品很有信心,小時候生病,他會用公司的藥為我治病。」劉納德回憶說。 濟眾堂的藥不單幫到他,也幫到他身邊朋友,曾有朋友家中老人家患痛症,用了他送的藥,不久就藥到病除,令他十分高興、自豪。「最開心是有一次有個朋友的小朋友,出生幾個月患上咳嗽,醫了很久都沒痊癒,我就送他我們的猴棗散,小朋友不會吃粉末,我教他用暖水開來服用,吃了幾次就好了,朋友開心不已。」劉納德自豪地說。 能夠做到一份助人助己的工作,劉納德十分感恩,也有一份使命感,他希望延續祖父的志氣,「時代發展下,很多香港老字號陸續消失,尤其我們這種香港製作的中成藥,成本很高,我們守護的不單是一個品牌,也是一種香港文化。」劉納德說。展望未來,他希望與爸爸繼續努力,把濟眾堂的「濟眾」精神發揚光大。 三代人的成果 經歷數十年發展,濟眾堂推出了許多中成藥產品,都是於香港製作,用自家的經驗方,再以四比一的藥材比例濃縮提取而成,而且全部都完成了中成藥註冊,通過了各種安全測試,可以安心服用。另外濟眾堂亦有推健康食品,例如枇杷糖、枇杷爽,近年亦十分受歡迎。 01|特效頑菌妥(建議零售價$68) 每盒20粒,專治各種熱毒痛症,如咽喉腫痛、牙齦紅腫、口瘡飛滋、肺熱咳喘等等,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功效。採用多年經驗良方,配合現代化提取濃縮技術精製成中草藥制劑。成分包括穿心蓮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等。  中成藥註冊編號:HKP-08548  02|快咳妥化痰止咳露(建議零售價$58) 每盒1瓶,每瓶120毫升,配方中使用大量降肺氣、化痰止咳藥味,專門針對風熱外感引致的咳嗽痰多、久咳、喉嚨腫脹、咽喉不適、聲音沙啞等等。成分包括麝香草、枇杷葉、百部、桔梗、桑白皮、甘草浸膏等。 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5192  03|蜜煉燕窩川貝枇杷膏(建議零售價$68) 每盒1瓶,每瓶300毫升,清肺潤燥、化痰止咳、新久咳嗽、傷風咳嗽,秋冬皮膚乾燥,也可服用,滋潤臟腑,使皮膚嫩滑。經常用聲之人,最宜早晚一羹,可使中氣充足,保護聲帶。成份包括川貝母、桔梗、燕窩、枇杷葉、紫菀、法半夏、甘草等。

詳細內文 »

濟眾堂中藥廠 兩代傳人談香港中成藥變遷

從古至今,中成藥都是華人生活文化的重要一環,普羅大眾終日為口奔馳,未必人人有時間看中醫、煎中藥,中成藥提供了快捷、方便的治療、保健方法。半世紀前的香港,中成藥在民間大行其道,一些民間草藥店亦因應時代需求,發展自家品牌,濟眾堂是其中一間。後來西醫、西藥逐漸普及,中成藥流行程度才減弱,其實中成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遺產,匯聚數千年文化精髓,值得我們好好珍惜。 千錘百煉 中成藥的發展源遠流長,早於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存在,當時藥典《五十二病方》記載了古人會製作藥丸、藥散等治病,並出現以酒、油脂等制成藥丸的技術。對濟眾堂第二代傳人劉楚武來說,這種傳承了數千年的文化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,「我是潮州人,祖先在揭陽及潮汕經營山草藥店,後來爸媽來到香港謀生,順理成章做回老本行,我家幾代都是聞着中藥味長大的。」劉楚武微笑道。 自小看慣爸媽製作中成藥,劉楚武對當中的工藝流程十分熟悉,年輕時未明是甚麼專長,直到後來接手藥店並轉營藥廠,才懂得珍惜自己繼承的傳統文化。「隨着時代變遷,很多傳統中藥,因為製作繁複,或者藥材難求,逐漸消失,我們做中藥的,不單是救急扶危,同時也肩負起傳統文化的傳承。」劉楚武說。 雖然濟眾堂藥廠已經現代化,但他對很多製作中藥的傳統工藝仍然記憶猶新。製作中成藥首要是因應不同藥品的處方,對中藥材進行不同處理炮製,方法有數十種,如蒸煮炒焙、醋浸、酒浸等等。之後藥材便可以拿去進一步製作。 四倍濃縮 將炮製過的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狀是其中一種方法,研磨大致用兩種工具,藥碾和藥臼,舊時濟眾堂店都有這些製藥工具。藥碾專用來初期研磨,通常鐵製成頭尾灣起的船形,中間有碾槽,配上碾輪,可將藥材碾碎。研磨成粉再根據處方調配成的藥粉,名為「散」,適合開水服用。有時更會把藥粉混合提煉過的蜂蜜,製作成為大小的蜜丸。 另一種普遍方法是將炮製過的中藥材進行蒸煮提取,變成藥液,再濃縮成「浸膏」,「以前用明火及蒸煮鍋,中藥現代化後,改用提取缸配合蒸汽進行提取濃縮。製法不同,原理一樣,都是令各種藥材相互產生作用,混和出特有藥性。」劉楚武說。不論古代,提取濃縮大致四比一的比例,經過濃縮後,四噸藥材約可製成一噸原料。 巧用煉蜜 製作中成藥常用到蜂蜜,中成藥中有「蜜煉」一詞,劉楚武表示:「蜂蜜必須經過熬煮提煉,去除雜質,殺滅細菌,加強粘性,蜂蜜品種也要選對,不可藥性相沖。」 提煉過蜂蜜混合各種處方藥粉,可以製成不同種類的藥丸,重約0.5克的行內稱「小蜜丸」,重3至9克的稱「大蜜丸」。另外提煉亦混進「浸膏」製成膏狀中藥,例如濟眾堂的蜜煉川貝枇杷膏。 「傳統中藥劑形大致四種:丸散膏丹,很多現代人不明白,為何有些中藥叫丸,有些叫丹,其實都是幾千傳承的傳統文化。」劉楚武解釋。 當然,時代變遷了,現代中成藥不論製作方法、包裝、名稱,都不斷在改良、革新,跟古代很不同,例如古代的丹一般會加入煉蜜及炮製過的藥材粉。不過藥方基本一樣,像濟眾堂的藥方都是祖傳的,藥性古今相同。 劉楚武說,要談傳承數千年的中成藥,幾日幾夜也說不完,以上說的也只是冰山一角,中成藥製作不能一概而論,例如保嬰丹,含廿多種藥材,雖然劑形是「散」,其實當中多種藥材需特別處理,做法復雜,中成藥不單是一種傳統文化,也是一門大學問。 中成藥現代化 發展超過半世紀,今天濟眾堂已經傳承至第三代,劉楚武兒子劉納德五年前加入藥廠,負責生產、製作,兩代人共同為藥廠打拼。雖然自小接觸中成藥,認識比許多人深,但在源遠流長的文化裏,仍有無數知識等待他去鑽研。「隨着時代發展,中成藥已經不再古老,加入許多新技術,我們追求的,不單延續傳統智慧,同時要更科學化、更現代化,才能令更多人接受中成藥,發揚我們藥廠濟眾的精神。」劉納德說。 香港中成藥的現代化廿幾年前展開,立法會於1999年7月通過《中醫藥條例草案》,設立法定的規管架構,當中就包括了中成藥的製造。「過去百多年,中成藥一直處於自由發展狀態,政府沒有任何監管,但時代不同,古老行業也得適應新環境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,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提取濃縮是中成藥製作的重要工藝,舊時代通常會用瓦鍋明火慢熬完成,慢熬時要憑經驗判斷火候,沒有標準化。現代化後則大不同,瓦鍋換成了幾層樓高的高純度不銹鋼提取缸,明火改為蒸氣,配合電腦化設備,令有藥效的物質更加容易分解。「提取缸控制温度更加精準,温度分佈也更均勻,可以將藥材的藥效充份發揮出來。」劉納德解釋。 做法原理其實古今都一樣,只是現代做法更加標準化,更講究衛生,確保產品質素及穩定性。劉納德說:「舊時代,中成藥製成便會直接出售,現在最少要經過五六種測試報告,包括農藥殘留、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限度、有效成份定性及定量測試等等。現在中成藥生產已經今日不同往日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劉納德心目中,與時並進與改良革新乃中成藥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,要將濟眾精神發揚光大,此兩條路必需要走,此外還有形象、包裝、市場推廣等等,未來要做的還有許多。 濟眾堂的丸散膏丹 丸散膏丹是中成藥傳統四種劑型,古代都有特定製法,例如丹是用爐煉出來的,稱煉丹。現代中成藥經過數十年發展,同時受到西藥影響,製作方法革新,已經沒有古代區分那麼清晰,但叫法上仍然保留着傳統痕跡。 丸 姑嫂丸(建議零售價$60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12978 專供婦女調理、保養身體,民間藥方流傳過百年,因為藥方最早是在家族婦女間流傳,家姑教家嫂,大嫂教小姑,因此叫姑嫂丸。濟眾堂的出品採用祖傳經驗方製作,精選多種中藥材濃縮提取而成。婦女經期腹痛,心情煩躁、身體疲倦、頭暈者,可以諮詢中醫意見,定期服用,舒緩不適。 膏 貼膏劑( 建議零售價$68/10片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7484 中成藥的膏有分內服、外敷,都是將藥材製成膏狀用以治病保健。前者有煎膏劑,後者有這款活絡透骨膏,是舊時濟眾堂的招牌產品,配方選用天然中草藥,藥力能直透皮下組織,深入患處,驅風散寒,促進血液循環,舒緩各種痛症。 丹 珠珀保嬰丹( 建議零售價$98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8540 保嬰丹已經被中國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在廣東流傳經已數百年,尤其是佛山、潮州一帶,根據中醫理論,主治「小兒驚風」,包括氣促腹痛、夜啼身熱、咳嗽氣喘等。由廿多種中藥製成,包括鈎藤、牛黄等等,部份要先烤烘處理,濟眾堂的保嬰丹另外還加了珍珠及燕窩,清熱化痰,增進嬰兒食欲。每盒有6小瓶藥粉,方便開水給嬰兒服用。 散 燕窩疳積散( 建議零售價$98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8585 中醫角度,「疳積」是脾胃功能疾病,常見於兒童身上,主因是餵養不當,如餵食過量,甜食過多,傷及脾胃,出現厭食、消瘦、面黃、夜睡不寧等症狀,影響發育。疳積散就是針對相關病症,濟眾堂的疳積散是祖傳經驗方,用了精選燕窩、珍珠,及十多種中藥製成。每盒有6小瓶,開水服用。 丸散膏丹以外 經過千百年發展,中成藥不斷革新、演變,除了丸散膏丹外,中成藥還有許多劑型,例如油、酒、露、錠、片等等,都是因應不同需要而出現,例如牛黄解毒片便屬於「片劑」,因為需要劑量準確,服用方便,所以便製成像西藥般的藥片狀。現代中成藥,有些甚至會製作成膠囊或糖衣片,都是因應時代發展而現。 濟眾堂 香港中成藥品牌,1950年代創辦於上環三角碼頭附近,初期是家庭式中草藥店,售賣中草藥及自家製作的中成藥,主要針對中上環一帶的基層大眾,故名「濟眾堂」,直到1990年代第二代傳人劉楚武接手,改革成現代化中藥廠,數十年來,研發了許多中成藥,至今推出超過60種中成藥。 香港濟眾堂中藥廠 銷售點 實體店:一田百貨及各大藥房 網購:www.hungwin.hk、HKTVmall、ESDlife、01mall 、淘寶、天貓國際、京東國際 Text | Joe

詳細內文 »

濟眾堂 祖傳中藥廠 憑三大堅持跨越半世紀

中醫中藥在香港由來已久,西醫未盛行的舊時代,是香港人治病保健、救急扶危的重要依靠。上世紀初,西醫並不流行,普羅大眾患病、受傷都習慣看中醫、吃中藥,許多民間的中藥舖、草藥店都會自製中成藥售賣,為庶民提供健康保障,民間的中成藥品牌亦在漫長的歷史裏悄悄成長、發展。隨着時代巨輪前進,他們各有自己的發展道路,有人屹立不倒,有人被時代淘汰,背後都是一個個故事。標榜本地製造的中成藥品牌「濟眾堂」走過六十多年光陰,從小小的街坊山草藥店發展成知聞的中成藥品牌,背後又訴說着怎樣的故事呢? 由三角碼頭開始 葵涌打磚坪街有不少工廈,濟眾堂中藥廠座落在其中一楝的五樓,第二代傳人——董事總經理劉楚武,每天都會在此上班,帶領公司上下,為「濟眾堂」這個老品牌打拼,工作很多很忙,包括藥材採購、生產製作、品質監控等等十多種工序,環環相扣,還要做好宣傳推廣、市場銷售,每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,尤其是一個有口碑的老品牌。 招牌光亮,辦公室整潔,會議室裏整齊陳列着過百樣自家出品的中成藥,眼看不到半點古舊味道,誰會猜到品牌已超過六十年歷史。「濟眾堂是我爸爸大半世紀前創立的山草藥店,濟眾就是救濟普羅大眾的意思。」劉楚武解釋。他父母是潮州人,來港前在汕頭、揭陽一帶經營山草藥店,五十年代來到香港謀生,夫妻檔經營老本行。「最早在上環開舖,老父很有心幫助貧苦大眾,就命名為濟眾堂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昔日上環是貨運重地,三角碼頭(又名永樂街碼頭)周邊住了很多從事體力勞動的草根階層,潮州人為主,工作辛苦,患病傷痛是常事,濟眾堂就肩負起為鄉里們治病保健、救急扶危的重任。 堅持經驗藥方 像早期濟眾堂這種山草藥店,由來已久,中國古代叫藥舖、藥坊等等,有的純粹售賣中草藥,有的有中醫駐診,有的會兼做製藥,濟眾堂屬於第三種,劉楚武記憶猶新,年輕時最常見父母在店裏磨藥粉、製藥丸、調藥油,「都是辛苦的體力勞動,學生時代,我放學後有時也會幫他們製藥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 濟眾堂的中成藥大多是劉父祖傳,稱為「經驗方」,是藥廠製藥的三大堅持之一,「中醫歷史悠久,醫書很多,書上有很多藥方,不少人都會根據這些醫書藥方製藥。不過,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地理、天氣等都有差異,藥方必須因地制宜,根據經驗改良,才能發揮最佳藥效,我們的藥方都是家族流傳下來,不是從醫書找來。」劉楚武解說。 劉楚武中學畢業後,一直在外面打工,本來無意接手父親的老店,後來父親漸老,體力難支,一番語重心長最終打動了他,成為第二代傳人。「我爸爸跟我說,創辦濟眾堂就是希望幫助大眾,尤其潮州鄉里,老一輩潮州人都很團結,講義氣,宗族觀念很強,爸爸也不例外,他希望我可以把老店的精神發揚光大,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,幫助有需要的鄉里,這種濟世為懷的志氣,令我很感動,怎能推卻呢?」劉楚武回憶。 堅持香港製造 九十年初,劉楚武接手濟眾堂後,時刻銘記父親的叮囑,成為品牌發展的轉捩點。他對祖傳藥方充滿信心,多年來都得到老主顧稱譽,很有口碑,但始終是家庭式小店,量產困難,銷售點也不多,難以將父親的理想發揚光大,所以由九十年代中開始,他就着手改革,1997年完成了自家生產廠房,2002年又全面將廠房現代化,成立了更多部門,例如新藥研發、包裝設計等等。不過無論怎變,他始終堅持,主要製藥工序於香港完成,「我們由始至終都堅持香港製造,員工及技術都在香港,立足香港才能確保質素。」劉楚武說。 那幾年劉楚武不知花了多少錢去改良生產,差不多把所有積蓄花光。所以,當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時,生意銳減五成,藥廠差點要倒閉,全憑志氣堅定才跨過難關。潮州人勤奮吃得苦的個性,是跨過逆境的關鍵。為了打開銷售網絡,劉楚武天天當推銷員,拿着濟眾堂的藥,走遍港九新界藥房,日曬雨淋,吃閉門羹,都沒令他氣餒。「都是一步步走出來,親自做銷售那段時間,天天由朝忙到晚,大約走了半年,藥廠便需要擴充了。」劉楚武回憶說。今天品牌有超過1200個銷售點,都是得來不易的成果。 堅持濃縮提取 在劉楚武努力之下,老字號已經蛻變為現代化的中成藥品牌,但劉楚武仍然銘記父親對製藥的堅持。製作中成藥,成本最高是藥材,幾乎年年漲價。他們祖傳製藥的比例大約是四比一,四斤藥材做出一斤藥。想提高利潤,可以降低比例,但劉父叮囑,做藥口碑最重要,是長遠發展之道,劉楚武至今一直堅持四比一的原則。其次是濃縮提取,藥材都會經過一定時間的蒸煮、濃縮,令藥性充份融合,發揮更好藥效。「要把濟眾的精神發揚光大,不是賺多少賣多少,而是能夠為大眾治病保健。」劉楚武堅定不移說。 第三代接力 不怕由低做起 濟眾堂中藥廠上下有三十多名員工,劉楚武的兒子劉納德是其中一個,加入公司五年多,主要負責生產流程及品質檢定。今年28歲的他大學讀工商管理,於加拿大工作了一年多,父親叫他回來幫手,他二話不說就回港了。香港讀書時,他不時到藥廠幫手,放暑假返港會被爸爸叫去做暑期工,藥廠的工作對他並不陌生。「我幾個月大已經幫藥廠做小模特。」劉納德指着珍珠末上嬰兒照微笑說。 劉納德辦公桌上經常放滿各種藥丸、藥散、藥油,為產品做品質紀錄、初步檢測是他工作的一部份,還有撰寫各種報告、紀錄。「未加入藥廠前,我以為製作中成藥不會很難,其實十分複雜、講究,現代化生產後,進入工場要洗手、消毒,又要穿工衣,整個工場都要確保無塵,傳統中成藥早已蛻變,更加現代化了。」劉納德說。 加入藥廠後,他積極推廣,不時接受媒體訪問,希望更多人認識這個這老字號,年紀輕輕已對家族品牌有深厚感情。「濟眾堂伴我長大,爸爸十分推崇中醫,相信中國傳統醫學,也對自家產品很有信心,小時候生病,他會用公司的藥為我治病。」劉納德回憶說。 濟眾堂的藥不單幫到他,也幫到他身邊朋友,曾有朋友家中老人家患痛症,用了他送的藥,不久就藥到病除,令他十分高興、自豪。「最開心是有一次有個朋友的小朋友,出生幾個月患上咳嗽,醫了很久都沒痊癒,我就送他我們的猴棗散,小朋友不會吃粉末,我教他用暖水開來服用,吃了幾次就好了,朋友開心不已。」劉納德自豪地說。 能夠做到一份助人助己的工作,劉納德十分感恩,也有一份使命感,他希望延續祖父的志氣,「時代發展下,很多香港老字號陸續消失,尤其我們這種香港製作的中成藥,成本很高,我們守護的不單是一個品牌,也是一種香港文化。」劉納德說。展望未來,他希望與爸爸繼續努力,把濟眾堂的「濟眾」精神發揚光大。 三代人的成果 經歷數十年發展,濟眾堂推出了許多中成藥產品,都是於香港製作,用自家的經驗方,再以四比一的藥材比例濃縮提取而成,而且全部都完成了中成藥註冊,通過了各種安全測試,可以安心服用。另外濟眾堂亦有推健康食品,例如枇杷糖、枇杷爽,近年亦十分受歡迎。 01|特效頑菌妥(建議零售價$68) 每盒20粒,專治各種熱毒痛症,如咽喉腫痛、牙齦紅腫、口瘡飛滋、肺熱咳喘等等,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功效。採用多年經驗良方,配合現代化提取濃縮技術精製成中草藥制劑。成分包括穿心蓮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等。  中成藥註冊編號:HKP-08548  02|快咳妥化痰止咳露(建議零售價$58) 每盒1瓶,每瓶120毫升,配方中使用大量降肺氣、化痰止咳藥味,專門針對風熱外感引致的咳嗽痰多、久咳、喉嚨腫脹、咽喉不適、聲音沙啞等等。成分包括麝香草、枇杷葉、百部、桔梗、桑白皮、甘草浸膏等。 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5192  03|蜜煉燕窩川貝枇杷膏(建議零售價$68) 每盒1瓶,每瓶300毫升,清肺潤燥、化痰止咳、新久咳嗽、傷風咳嗽,秋冬皮膚乾燥,也可服用,滋潤臟腑,使皮膚嫩滑。經常用聲之人,最宜早晚一羹,可使中氣充足,保護聲帶。成份包括川貝母、桔梗、燕窩、枇杷葉、紫菀、法半夏、甘草等。 中成藥註冊編號:HKP-08526  04|蜜煉燕窩川貝枇杷糖 (建議零售價$16) 每包12粒,採用多種植物精華提煉,經十多年研究,結合現代化科學方法蜜煉而成,味道清涼可口,甘甜不澀,可保持口氣清新,清音潤喉。成份天然,包括有蜂蜜、川貝母、枇杷葉、薄荷腦、甘草浸膏等等。 05|燕窩川貝枇杷爽(建議零售價$48) 近年很受歡迎產品,每盒10包,即開即食,口感滑溜,味道甘甜清新。成份天然,包括甜菊糖苷,羅漢果枇杷濃縮液、川貝母等等。最獨特是用了植物精煉代用糖而成的低糖配方,清甜不膩,可保持口氣清新、清音潤喉、滋肺養顏。 香港濟眾堂中藥廠 銷售點 實體店:一田百貨及各大藥房 網購:www.hungwin.hk、HKTVmall、ESDlife、01mall 、淘寶、天貓國際、京東國際 Text | Joe Chan Editor |Joe Chan Photo | Cassie

詳細內文 »

分享: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whatsapp
Share on telegram
Share on email

今期焦點

ECday Youtube

ECday Youtube

訂閱我們的 Newslet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