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眾堂中藥廠 兩代傳人談香港中成藥變遷
從古至今,中成藥都是華人生活文化的重要一環,普羅大眾終日為口奔馳,未必人人有時間看中醫、煎中藥,中成藥提供了快捷、方便的治療、保健方法。半世紀前的香港,中成藥在民間大行其道,一些民間草藥店亦因應時代需求,發展自家品牌,濟眾堂是其中一間。後來西醫、西藥逐漸普及,中成藥流行程度才減弱,其實中成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遺產,匯聚數千年文化精髓,值得我們好好珍惜。 千錘百煉 中成藥的發展源遠流長,早於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存在,當時藥典《五十二病方》記載了古人會製作藥丸、藥散等治病,並出現以酒、油脂等制成藥丸的技術。對濟眾堂第二代傳人劉楚武來說,這種傳承了數千年的文化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,「我是潮州人,祖先在揭陽及潮汕經營山草藥店,後來爸媽來到香港謀生,順理成章做回老本行,我家幾代都是聞着中藥味長大的。」劉楚武微笑道。 自小看慣爸媽製作中成藥,劉楚武對當中的工藝流程十分熟悉,年輕時未明是甚麼專長,直到後來接手藥店並轉營藥廠,才懂得珍惜自己繼承的傳統文化。「隨着時代變遷,很多傳統中藥,因為製作繁複,或者藥材難求,逐漸消失,我們做中藥的,不單是救急扶危,同時也肩負起傳統文化的傳承。」劉楚武說。 雖然濟眾堂藥廠已經現代化,但他對很多製作中藥的傳統工藝仍然記憶猶新。製作中成藥首要是因應不同藥品的處方,對中藥材進行不同處理炮製,方法有數十種,如蒸煮炒焙、醋浸、酒浸等等。之後藥材便可以拿去進一步製作。 四倍濃縮 將炮製過的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狀是其中一種方法,研磨大致用兩種工具,藥碾和藥臼,舊時濟眾堂店都有這些製藥工具。藥碾專用來初期研磨,通常鐵製成頭尾灣起的船形,中間有碾槽,配上碾輪,可將藥材碾碎。研磨成粉再根據處方調配成的藥粉,名為「散」,適合開水服用。有時更會把藥粉混合提煉過的蜂蜜,製作成為大小的蜜丸。 另一種普遍方法是將炮製過的中藥材進行蒸煮提取,變成藥液,再濃縮成「浸膏」,「以前用明火及蒸煮鍋,中藥現代化後,改用提取缸配合蒸汽進行提取濃縮。製法不同,原理一樣,都是令各種藥材相互產生作用,混和出特有藥性。」劉楚武說。不論古代,提取濃縮大致四比一的比例,經過濃縮後,四噸藥材約可製成一噸原料。 巧用煉蜜 製作中成藥常用到蜂蜜,中成藥中有「蜜煉」一詞,劉楚武表示:「蜂蜜必須經過熬煮提煉,去除雜質,殺滅細菌,加強粘性,蜂蜜品種也要選對,不可藥性相沖。」 提煉過蜂蜜混合各種處方藥粉,可以製成不同種類的藥丸,重約0.5克的行內稱「小蜜丸」,重3至9克的稱「大蜜丸」。另外提煉亦混進「浸膏」製成膏狀中藥,例如濟眾堂的蜜煉川貝枇杷膏。 「傳統中藥劑形大致四種:丸散膏丹,很多現代人不明白,為何有些中藥叫丸,有些叫丹,其實都是幾千傳承的傳統文化。」劉楚武解釋。 當然,時代變遷了,現代中成藥不論製作方法、包裝、名稱,都不斷在改良、革新,跟古代很不同,例如古代的丹一般會加入煉蜜及炮製過的藥材粉。不過藥方基本一樣,像濟眾堂的藥方都是祖傳的,藥性古今相同。 劉楚武說,要談傳承數千年的中成藥,幾日幾夜也說不完,以上說的也只是冰山一角,中成藥製作不能一概而論,例如保嬰丹,含廿多種藥材,雖然劑形是「散」,其實當中多種藥材需特別處理,做法復雜,中成藥不單是一種傳統文化,也是一門大學問。 中成藥現代化 發展超過半世紀,今天濟眾堂已經傳承至第三代,劉楚武兒子劉納德五年前加入藥廠,負責生產、製作,兩代人共同為藥廠打拼。雖然自小接觸中成藥,認識比許多人深,但在源遠流長的文化裏,仍有無數知識等待他去鑽研。「隨着時代發展,中成藥已經不再古老,加入許多新技術,我們追求的,不單延續傳統智慧,同時要更科學化、更現代化,才能令更多人接受中成藥,發揚我們藥廠濟眾的精神。」劉納德說。 香港中成藥的現代化廿幾年前展開,立法會於1999年7月通過《中醫藥條例草案》,設立法定的規管架構,當中就包括了中成藥的製造。「過去百多年,中成藥一直處於自由發展狀態,政府沒有任何監管,但時代不同,古老行業也得適應新環境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例如採購藥材,以前全憑買手感覺經驗,以眼看、手觸、鼻聞去鑑別優劣,現在則會經科學化驗,確定藥材中的成份合乎法例標準。「雖然我們藥廠已經有合作多年的供應商,但為了確保品質穩定,沒有雜質,都會進行抽檢。」劉納德說。一些需特別提煉的藥材亦已經用上新方法,例如製作川貝枇杷膏的川貝母,古代會用清水浸泡,成為「漉液」才用來製作,現代社會改用乙醇滲漉,更加衛生。「方法是變了,但萬變不離核心,川貝母都要反覆浸泡七日,讓藥效充份溶解出來。 提取濃縮是中成藥製作的重要工藝,舊時代通常會用瓦鍋明火慢熬完成,慢熬時要憑經驗判斷火候,沒有標準化。現代化後則大不同,瓦鍋換成了幾層樓高的高純度不銹鋼提取缸,明火改為蒸氣,配合電腦化設備,令有藥效的物質更加容易分解。「提取缸控制温度更加精準,温度分佈也更均勻,可以將藥材的藥效充份發揮出來。」劉納德解釋。 做法原理其實古今都一樣,只是現代做法更加標準化,更講究衛生,確保產品質素及穩定性。劉納德說:「舊時代,中成藥製成便會直接出售,現在最少要經過五六種測試報告,包括農藥殘留、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限度、有效成份定性及定量測試等等。現在中成藥生產已經今日不同往日。」劉納德續說。 劉納德心目中,與時並進與改良革新乃中成藥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,要將濟眾精神發揚光大,此兩條路必需要走,此外還有形象、包裝、市場推廣等等,未來要做的還有許多。 濟眾堂的丸散膏丹 丸散膏丹是中成藥傳統四種劑型,古代都有特定製法,例如丹是用爐煉出來的,稱煉丹。現代中成藥經過數十年發展,同時受到西藥影響,製作方法革新,已經沒有古代區分那麼清晰,但叫法上仍然保留着傳統痕跡。 丸 姑嫂丸(建議零售價$60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12978 專供婦女調理、保養身體,民間藥方流傳過百年,因為藥方最早是在家族婦女間流傳,家姑教家嫂,大嫂教小姑,因此叫姑嫂丸。濟眾堂的出品採用祖傳經驗方製作,精選多種中藥材濃縮提取而成。婦女經期腹痛,心情煩躁、身體疲倦、頭暈者,可以諮詢中醫意見,定期服用,舒緩不適。 膏 貼膏劑( 建議零售價$68/10片)中成藥註冊編號:HKC-07484